近日,雲竹读书会第六期活动在齐越楼四楼404A室继续开展,本次雲竹读书会围绕《论语·颜渊篇》展开深度研讨,在孙艺嘉老师的带领下,周行计划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从经典原文出发,挖掘“仁”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关娇鹏:当我们自己反省,确认没有做亏心事,内心就会安定坦然,那又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可言呢?在生活中,困难是常有的,但我们要正视困难、直面困难。而我们经历过困难后,并能把它当作一个故事分享出来,证明已经成长。而读书,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滋养下,实现心性上的提升,拥有不忧不惧的力量。而关娇鹏和王菲持有不同的观点。
王菲:君子之所以能在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时,做到坦然且欣然接受,根源在于其行事端正,遵循着道德与正义的准则。每一次自我反省,于君子而言,都是一场与内心的真诚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若发现有偏差,便会及时修正。而学会反思,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在成长的漫长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犯错、会迷茫。但只要我们像君子一样,时常反思自己,就能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修正。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姜思琪:这体现出一种远超普通层面的更高层次追求。当我们选择宽恕别人、理解别人时,其实是在传递一种善意与包容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让每个人都逐渐培养起责任感与仁义之心。而孙艺嘉老师通过这一主题引出好的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是教学相长,孙艺嘉老师指出真正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粗暴地用知识去进行灌输。它更像是春风化雨,在无形之中对人产生影响。就如同春日里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让万物得以生长;教育对人的影响也是如此,在日常的交流与引导之中,慢慢地磨练着人的心智与品性。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王彩云: 这句话道出了人际交往中“边界感”与“分寸感”的智慧,既体现了朋友间的真诚,也守住了彼此的尊重。首先,“忠告而善道之”是交友的初心。面对朋友的问题,真心实意地提醒、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引导,是作为朋友的责任与善意。更关键的是后半句“不可则止,毋自辱也”。它清晰地划出了善意的边界——朋友的人生终究需要自己做主,强行劝说不仅可能引发反感、破坏关系,也会让自己陷入“好心没好报”的尴尬与失落。真正成熟的友情,不是“我要你听我的”,而是“我已尽我所能,也尊重你的选择”。这不仅是交友的准则,也适用于所有亲密关系:真诚但不越界,关心但不控制,才是长久相处的核心。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杜雅茹:《颜渊篇》中孔子与弟子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十分动人。“克己复礼为仁”,短短六字蕴含修身的深刻智慧,提醒人们真正的成长在于向内约束,克制过度欲望、回归礼仪规范以寻内心安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当下信息爆炸时代,恰似对世人的警示,要学会对低俗、负面、虚假信息等不符合道义之物,做到不看、不听、不说、不做,这也促使人们反思自身信息接收与日常言行是否有所选择、抵制。
“仁者,其言也讱。”
于亚美: 对仁者而言,慎言是内在品德的外在显现。一方面,他们深知言语的分量——妄言易失信、轻言可能伤人,因此发言前必深思熟虑,确保言行符合道义,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仁德的坚守。另一方面,仁者更重实践,反对“言过其行”,主张以行动印证初心,而非以华丽言辞标榜德行。在当下,这句话仍具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摒弃浮躁的表达欲,拒绝随口妄评、信口开河,以审慎态度对待言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种将言语修养与道德实践结合的智慧,正是“仁”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践行。
孟姝含:通读全文,我得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整体视角审视,儒家思想绝非脱离现实的抽象教育概念,而是一套蕴含着丰富实践价值的实用智慧体系。它扎根于具体的社会生活与人性本质,其思想内核不仅在古代社会为个体修身养性、规范言行提供了行为准则,为世人处理人际关系、安身立世指明了路径,更在治国理政、维系社会秩序与伦理纲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便穿越千年时空,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依然未失其生命力。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性洞察,持续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着清晰的指引,无论是面对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还是应对社会生活中的纷繁挑战,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帮助人们校准前行方向,坚守正确的价值坐标。
读书会上,大家聚焦“君子不忧不惧”“听讼,吾犹人也”“忠告而善道之”等经典语句,结合生活实际阐释内省修身、宽恕包容、交友边界等处世智慧;围绕“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其言也讱”等核心命题,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自我约束、言语修养的现实意义。孟姝含同学更从整体视角提炼出儒家思想的实践价值,点明其跨越千年的指导力量。
此次读书会以经典为桥,让《论语》中的人道智慧与当代生活深度交融、碰撞思想火花。这不仅深化了大家对传统儒学的认知,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为个人修身成长与和谐人际交往提供了有益指引,充分彰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