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我院于齐越楼朗诵厅举办“在光影中回望百年党史 用镜头来记录小康进程”新时代摄影艺术教育发展论坛。参加论坛的有沧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赫华,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志涛,副主席刘连升、任玉红,沧州市摄影艺术家蒋飞才、孙希望、沈砚军,沧州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吴晓彬,摄影记者孙杰,齐越传媒学院院长张海燕,党总支书记潘治钢,副院长白晓清,沧州影视家协会齐越传媒学院会员沙莎、赵松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研室主任贾溥畅主持会议。

赫华发表讲话,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时代做记录,记录工作和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作为新时代的摄影人,应该把镜头面向社会、面向观众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应该是记录者,去记录身边的故事,人民的新生活。时代的发展对当今摄影人的要求更高,单一的场景不能展示人物关系和人物状态,以一组照片加文字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摄影应运而生。专题摄影的明显优势是在主题的引领下有脉络地进行故事讲述,每张照片都有意义,摄影作品更具表现力。每一位摄影人有责任和义务记录当地的地理风貌、人文社会,我们作为沧州的摄影人应助力大运河文化的建设。

张海燕作“在光影中回望百年党史,用镜头来记录小康进程”的主题发言。照片在记录重大历史场景的时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可以从镜头记录下来的珍贵史料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从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再到脱贫攻坚战,张海燕用照片向大家阐述鲜活的历史场景,体现了摄影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意义,同时也为一些重要历史时刻未能留下一手照片资料而感到遗憾。张海燕希望我院编导专业学生能够在摄影艺术家的指导下,结合课堂知识,学习摄影技术,多拍有意义的照片,艺术的反映生活,用镜头记录美好。

潘治钢致欢迎辞,对各位领导和沧州摄影艺术家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将学习百年党史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以沧州及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引领,促进专业建设。希望各位摄影艺术家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我院将在各位摄影艺术家的指导下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突出产出导向,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沧州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白晓清作“大运河(河北段)影像建构与传播策略”主题发言。他从研究对象、选题依居、现实意义、研究思路、创新之处、成果形式及效益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影像建构与传播的作用,是展示文化成果、诠释文化内涵、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对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宣传大运河文化,能提升大运河(河北段)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拓展人们对于大运河的认知方式,凝聚民众对于大运河的集体记忆,增强对于大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助推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青春向党”摄影参赛作品的评选和研讨会在万里研究室进行。沧州市摄影艺术家组成的评委组对学生的参赛作品进行评选和研讨。评选活动结束后,沧州报业集团总编室副主任吴晓彬宣布“青春向党”摄影大赛获奖名单。沧州摄影家协会的老师们对获奖作品进行一一点评。最后,摄影艺术家带领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们在校园里进行实地拍摄,对学生们的摄影技术进行现场指导。


